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,如今,许多家庭时不时都会换一下口味,吃点杂粮粗粮,玉米就是最为常见、而且营养价值也比较高的粗粮之一。虽然玉米被称为“粗粮”,但它的食用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,制作得好的话,也同样能让我们品尝到美味。今天,我们就准备到田间去摘玉米,再试一试玉米的各种丰富吃法。
玉米学名玉蜀黍,又称棒子、苞米、苞谷等,潮汕人则习惯称之为“玉米仁”。这种农作物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墨西哥、秘鲁一带。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和新大陆的发现,玉米逐渐传到世界各地,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。
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约有多年,由于适应性强、产量高,所以玉米的栽培面积发展很快,目前我国的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美国。澄海老农的精耕细作是出了名的,他们在玉米的栽培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玉米长齐12片叶子就开花,长到14片叶子的时候就结果。玉米的花从下面开始干,等到上面的花也干了,玉米须变黑了,用手在顶部捏一下,感觉玉米已经长到上面了,这个玉米就成熟了。
玉米受到阳光照射,一旦水分流失,就会导致口感和味道变差,因此采摘玉米一般都要赶在太阳升起之前。今天,我们虽然来得晚了一点,但幸好是下雨天,玉米的品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两位大厨刚刚抬着玉米走出田头,就看见田边有一位乡亲熻熟了一锅玉米,于是我们一起上前去尝个鲜。
熻玉米
熻,是潮汕人吃玉米最常用的方法。所谓的“熻”,其实有点像焖,但是做法比焖更简单一点。一般只在锅中加入一点清水,利用加热产生的蒸汽来将食材焖熟,这种做法要突出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。除了“熻”,在农村地区,人们还会用到一种更乡土的方法来烹制玉米,那就是敲土窑。
敲窑,是将食材掩埋在烧热的泥土中慢慢烘熟,这样烘熟的食材有表面焦香、内里软嫩的特点。谢师傅是西餐大厨,他觉得,可以将敲窑这种古老的烹饪方法和西餐的调味方式来上一个结合,于是,他将玉米剥开,涂上黄油、芝士、蒜蓉和香料,有的还配上培根,然后将玉米衣重新包好,送入土窑中烘烤。
今天,两位大厨难得走出厨房,来到田间地头,看到玉米的品质这么好,他们决定再做上几道接地气的菜肴。于是,纪师傅将玉米剁成块,与胡萝卜、猪骨一起放进高压锅中炖煮,准备做一道家常的玉米炖汤。谢师傅则将玉米刨成片,再加入矿泉水、地瓜粉和白糖,搅拌成粉浆,然后纪师傅将它烙成玉米烙。
潮式玉米烙
潮汕的烙,做法像北方的煎饼相似,主要是利用粉浆的粘合作用,将零散的食材烙制成饼。对于纪师傅这样的名厨来说,制作玉米烙是轻而易举的事,没一会儿,一盘色泽金黄、香气扑鼻的玉米烙就出锅了。
刚刚摘的玉米做成的烙口感柔糯,味道清甜。
玉米羹
尝过玉米烙,谢师傅又用石臼将玉米粒舂碎,用猪骨汤煮熟,再调入盐和生粉水,煮成了一道玉米羹。今天这些玉米又糯又甜,所以玉米羹煮好后,更是鲜甜爽滑、芳香可口。
玉米猪骨汤
这个时候,放入高压锅炖制的玉米猪骨汤、还有送入土窑烤制的玉米,也都到达相应的火候,可以端上桌了。
玉米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食材,它不仅可以单独成菜,还可以跟不同的肉类、不同的蔬菜搭配,起到吸附油脂、增加甜味、丰富口感的作用,像这道玉米猪骨汤,就有汤色清亮、味道鲜甜、香醇美味的特点。
土窑烤玉米
玉米猪骨汤,是最家常的炖汤之一,相信大家都喝过。而搭配了西式食材、西式调料的土窑烤玉米,却是谢师傅突然萌发的灵感。由于烤熟的玉米,水分蒸发比较多,吃起来比较干香,而且搭配了培根,玉米吸收了一些油分,吃起来就更香,而烤的培根也不会太油腻。
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,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、纤维及多糖,还含有一种抗癌因子—谷胱甘肽,因此,玉米也有“长寿食品”的美称。而在农户的眼中,玉米还是一种全身都是宝的作物,除了玉米粒之外,玉米的苞衣和玉米须也有妙用。中医认为,玉米须味甘性平,可以凉血、清热、利尿、消肿,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今天,品鉴团深入田间地头,真的收获颇多,不仅体验了玉米的熻、烙、煮、烤等等不同吃法,还进一步了解到玉米的生长特点、品种以及营养保健价值。现在正是玉米品质最优的时节,大家在尝鲜的同时,也不妨变变花样,做上几道玉米菜来丰富自己的餐桌。
温馨提示
新鲜玉米要尽快食用,以免水分流失影响口感;玉米须有一定保健作用,所以不要扔掉,可以煮水或煮汤喝。
作者
黄勤姚刚
审核
陈彤波黄汉东
编辑
鹭遥
《美食潮》播出时间
首播:汕头二套18:30重播:汕头三套22:50次日07:00次日二套12:00
次日一套18:20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