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份吃油指南,炒菜前必看

俗语说: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
其中,油可以说是中国饮食的重中之重,日常烹饪离不开油。超市里的油品五花八门,菜籽油、花生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……每种油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,适合不同的烹调方法,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选。

菜籽油

脂肪酸的组成比例最接近人体需求。有助于降低胆固醇。有助于清除自由基,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来源。还富含维生素E、类胡萝卜素以及硒、铁等微量元素。

菜籽油中含有的芥酸对人体不利,可导致动物肾胆固醇增高,长期摄入会影响生长发育。应选用芥酸含量、硫甙含量低的菜籽油。

花生油

各类脂肪酸较平衡,富含维生素E、胡萝卜素,有抗氧化功能。综合来说,风味佳,耐热性也不错。

其中欧米伽6含量相对较高,达37%,但基本不含欧米伽3脂肪酸。花生容易污染曲黄霉毒素,这种毒素特别容易溶于油脂。

葵花籽油

富含维生素E、胡萝卜素、卵磷脂,延缓人体衰老,利于新陈代谢,防止皮肤干燥。

不适宜进行高温煎炸食物,高温不但会造成葵花籽油中的营养成分流失,还会催生其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有害物质。

大豆油

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,含有少量α-亚麻酸,饱和脂肪酸非常少。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,但α-亚麻酸较为有益。维生素E较为丰富,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。

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,亚麻酸尤其怕热,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,对健康十分有害。

玉米油

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,优于大豆油,占脂肪总量的83%。是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中老年人的健康食用油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。

不适合高温煎炸。它降低胆固醇的效能优于大豆油、葵花油等高亚油酸的油脂,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。

芝麻油

富含维生素E,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1:1.2,对血脂具有良好影响。焯熟或蒸熟的菜加香油少许拌一下,对健康极为有益。记得一定要选香浓新鲜的香油,快些吃完,否则香油放久了也会氧化变质。

不能经受高温加热,不适合炒菜。

橄榄油

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,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“坏胆固醇”(LDL),升高其中的“好胆固醇”(HDL),对控制血脂有益,故而特别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。

市售的大部分橄榄油是不适合煎炒的初榨橄榄油。

椰子油

含有丰富的月桂酸,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,对体内的细菌、病毒,甚至是肠胃道的寄生虫都具有很强的抗菌力。其中的中链脂肪酸结构使其增加热量燃烧率,使用椰子油烹饪,减肥期也能尽享美食。冒烟点高、氧化速度慢,适合高温烹饪。

适合日常烹饪的椰子油很难买到,且质量参差不齐。

食用建议

炖煮、做汤:芝麻油、橄榄油等。

拌凉菜:橄榄油、椰子油。

日常炒菜:油温不超过℃,可以选用花生油、低芥酸菜籽油、精炼橄榄油、葵花籽油、大豆油等。注意控制好加热温度,尽量别让锅冒很多油烟。

爆炒和煎炸:使用稳定、耐热的椰子油最合适。

总的来说,椰子油一般没有特殊食用禁忌,初榨椰子油适合与食物拌在一起食用,精炼椰子油也非常符合中国人高温烹饪的习惯。但在选购精炼椰子油时应格外注意,有生产商为求得到最大的出油率和清除油中所含的污染物,会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溶剂。

GodHand甄选菲律宾/斯里兰卡的无污染有机椰林,人工挑选优质椰子物理烘干,再将干燥的椰肉干消毒、压榨成椰子油。从产地、采摘、加工、包装到运输,层层严控,保证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瓶椰子油都安全放心。

TIPS

1不要长期吃一种油

不要认为某种油“最好”就不吃其他的油。不同烹调方式要选用不同的油。比如高温爆炒要选热稳定性好的油脂,如椰子油等;煎炸后的油要尽快用掉,不能反复煎炸和长时间存放;凉拌菜和炖煮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,如葵花籽油、玉米胚芽油等,充分保护和利用其中的维生素E。

2每天吃油要限量

食用油作为纯能量食品,过量使用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,所以家用烹调油最好每日限制在25~30克/人(即家用的汤匙3汤匙左右)即可。

3开火预热后再倒油

炒菜时,不要先倒油再开火,等油锅冒烟才开始炒菜。油锅冒烟时,油温往往已经达到℃以上,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,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患癌症风险。正确的做法是:先开火,锅烧热后再倒油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yuanzixunw.com/afhzz/3528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2021022604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