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种地最渴望的就是风调雨顺,在原本种粮食就难挣钱的情况下,如果再遭遇不良天气的影响,势必都需要增加农民的种地成本投入,这样一来,农民种地的收入就更低了,即便是种地收入不高,但是不少农民对种地的积极性依然不减,这也正是农民对土地一种深深的情怀。
今年在玉米快成熟之前,山东多地普遍出现了连续降雨天气,以至于在玉米成熟的时间地里出现了积水,往年习惯性采用玉米收割机收获的方式,今年显然是不行了,即便是使用链轨式收割机,很多地块都不能进行作业,眼看着玉米成熟,农民也只有采用人工收获了。
地里面都是泥水,农民穿着雨靴拿着袋子进到地里,把玉米一穗穗地掰下来装入袋子,再一步三滑地背到地头,有的玉米地比较洼,还存着挺深的积水,农民就拿去大盆,把掰下的玉米放进盆里,像渡船一样,一盆盆的把玉米运到地头,然后装车再拉回家里处理。
往年,农民采用收割机收获玉米,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收获完,即便是家里的壮劳力不在家,那些留守妇女或老人在家,也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今年就不同了,玉米成熟后机械化使用不上,农民还要到地里趟着水去“捞”玉米,这样一来,没有壮劳力在家可就不行了。
于是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年轻农民,在家人的召唤下,纷纷由外地赶回家里去帮助家人从地里“捞”玉米了。现如今那些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的农民,每月的收入基本上都能挣上万元的工资,那些在外经商的农民,收入可能还会更多,即便如此,他们也都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,不远千里跑回家收玉米了。
如果去算一笔经济账的话,农民放弃在外打工上万元的收入也要回家收玉米,那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情。因为多数农民家里基本上都是几亩耕地,就按每亩地收入元来算,农民一个家庭这一茬玉米全都卖完,所能产生的收入也都不足上万元,还不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高。即便如此,农民也不舍得把眼看成熟的玉米抛弃掉,这是为啥呢?
1、农民对粮食有种独特的情感
俗话常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粮食无论价格便宜还是贵,农民把粮食都看得很重要,这也是农民对粮食的那种独特情感,特别是有过经历吃不饱饭的老年人,他们更加珍惜粮食,对每一粒粮食都不愿浪费,种地虽然没有打工的收入高,但是当看到成熟的玉米后,也不会舍得抛弃掉,所以宁肯放弃在外面的高收入,也要回到家里收获泡在水里面的玉米。
2、土地是农民的基础保障
现在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,完全超过了在家种地的收入,但是农民依然不愿抛弃耕地,还要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,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,老少妇孺在家里务农,之所以农民这样做,那也是因为土地才是农民的基础保障,外出打工虽然收入高,但是并不稳定,当农民没有了工作的时候,最起码还可以回家种地,这样也能养活全家人。
3、种地有种粮补贴
过去农民种地还要交公粮,如今农民种地不仅免去了公粮,还有种粮补贴,这也让农民感受到了种地的实惠,虽然种地并不能挣到多少钱,但是毕竟多少还是能有一些收入的,再加上种粮还能获得部分补贴,也就增加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,即便是种地挣钱少,农民还是愿意种地的,所以,在玉米成熟后遇了涝灾,那些家里种有玉米的农民就赶回去收玉米了。
综合以上原因,在今年山东多雨的情况下,不少农民返乡回家“捞”玉米,甘愿暂时放弃万元以上的收入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