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玉米价格领跌
山东作为我国最大的玉米消费第一大省,独占我国16%的玉米消费份额,其区内饲料及加工企业众多,并且区位优势让其承接东北和华北粮源都非常方便,因此价格调整尤为频繁。
近期由于湖北部分玉米已经上市,华北新季玉米大量上市期也不断临近,加上气温升高对玉米保存尤为不利,基层甩货持续增加,企业到货量较大普遍开始压低价格。
具体价格方面,本周呈现华北跌、东北稳的局面: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-元/吨,少部分企业收购价格略降10元/吨,整体保持稳定;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报-元/吨,较上周下跌50-70元/吨;北方港口二等玉米平仓报价-元/吨,较上周涨40元/吨;广东港口二等散玉米主流价-元/吨,较上周微涨10元/吨左右。
而随着华北又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,山东企业玉米上量会受到一定影响,预计价格下跌可能告一段落。
新季情况总体良好
近期,市场普遍担忧6、7月份辽宁、吉林地区的持续强降雨对当地玉米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,上述两省玉米产量占我国玉米总产量的两成有余,其重要性确实较大。
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评估显示,我国玉米播种以来,各产区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.降水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,其中东北地区和黄淮分别偏多30.6%和39.2%。
日照方面,华北接近常年同期,东北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12.2%,黄淮4.5%。全国玉米平均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水平,不理想的地区主要是辽宁、吉林部分地区降水偏多,导致低洼地玉米田块土壤水分持续过饱和,局部玉米受淹,当地产量受到一定影响。
中央气象台的综合评估认为,辽宁省为减产年,玉米单产较去年减少1.5%以上;黑龙江、新疆、宁夏、陕西、河南、贵州为增产年,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.5%以上;其余各省为平产年,预计年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与年相比为增产年。
因此从目前情况判断,虽然局部受到影响,但是整个玉米生产大格局并未受到冲击,新季供应有保障,因此不宜对新季价格报太高期望,囤粮更是要慎之又慎。
不过,当前东北春玉米大部分处于吐丝期,华北夏玉米普遍处于拔节至吐丝期,均处以生长关键期,对后续天气情况依然需要持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