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印象中的童年零食是什么?各种辣条、大白兔奶糖、旺旺雪饼、喜之郎果冻、干脆面……好吃的零食甜蜜了整个童年。
慢慢地“零食”变成了多油多糖重口味的“垃圾食品”的代名词,家长们闻声就制止小孩子吃零食。
当80后、90后成为家长后,让这届“精细”养娃父母心甘情愿从口袋掏钱出来,还得看产品是否值得,“无添加、少盐、健康、营养”成为选择零食的标配。
于是乎,益生菌溶豆、高钙奶酪棒、山楂棒棒糖、低盐海苔……家长“精细”养娃催生了儿童零食这大赛道,年以来,儿童零食赛道便开始爆发。
除了原有的秋田满满、米小芽、宝宝馋了等婴幼童品牌外,公开资料显示,良品铺子、百草味、三只松鼠等食品巨头纷纷开始涌进儿童零食这片蓝海。
①儿童零食
孩子要吃零食,如何保证健康、安全?几乎每个妈妈都面临着这样的烦恼。
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还真不敢随便给孩子吃零食,而且我发现身边其实很多妈妈跟我一样。”85后妈妈西西说,每次给孩子挑零食时,就会变得很挑剔,品牌、原料、是否加盐加糖、有无防腐剂……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目。
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零食里处处是陷阱:糖分过高会导致龋齿,美味的辣条不卫生有细菌,饮料添加了太多防腐剂。
儿童零食不同于婴幼儿辅食,是指适用于3-12岁的儿童的零食。目前,儿童零食市场存在品质参差不齐、安全无保障、为口感牺牲营养等痛点,缺少明确的标识、行业标准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,是行业的普遍痛点。
“不是我要这么麻烦,主要是小朋友的肠胃、肝脏啊很多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。市面上的零食添加太多真的让人不放心。”西西抱怨着,为了安心,经常就选择进口大品牌,价格比普通品牌贵了两三倍。
把零食作为正餐和辅食之外的营养补充,逐渐被新生代父母接受,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促进儿童零食行业的升温。
可如西西一样,国外的儿童零食品牌是中国很多父母的主流选择,但其实并不符合中国宝宝的体质需求。
疫情发生后,大家都意识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性,一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