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机玉米油市场潜力大深加工

  尽管当前玉米油还没有成为主导,但其健康的本质、国内丰富的玉米来源,让这一产业充满了前景。而适应玉米深加工的品种,将给种子行业带来新的机遇。

  目前我国食用油种类以大豆油、花生油、菜籽油等为主导,玉米油属新兴品类。中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,玉米作为第一大粮食作物,产量已经超过了大米、水稻、小麦等。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秘书长周丽凤指出,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不足40%,目前每年需要进口大豆万吨。而玉米油产业在中国食用油家族中处于弱势地位,玉米胚芽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,未来还有着广阔的市场。周丽凤表示,如果能将这些玉米胚芽全部利用起来,每年能为我国增产油脂上百万吨。开发利用玉米胚芽生产食用植物油,不仅能提高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的附加值,还符合我国倡导的发展“不与粮食争土地”的油料资源理念。

  相比大豆油等传统食用油,玉米胚芽油的市场价格要高一些。对此,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再贵认为,原因在于玉米油的精炼比大豆油要难一些,玉米胚芽活性很高,特别容易被氧化,一旦做得不好,脂肪酸就会超标,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和工艺。

  玉米油气味清香,油色清淡,在欧美发达国家享有“健康油”、“长寿油”等美誉,地位仅次于橄榄油,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风行半个世纪。有营养专家介绍,玉米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,含量达86%。人体必需的亚油酸,其含量占58%,人体吸收率可达97%以上。玉米油中丰富的天然维生素E含量,使其在在高温下也能保持极强的稳定性,很适合煎炒烹炸。进入国内食用油市场后,玉米油迅速为消费者所青睐。

  据尼尔森(全球最大的专业市场研究公司之一)对所有大中型超市的调查报告,过去3年里,我国玉米油市场份额翻了一番,从6%涨到12%,发展迅速。此外,玉米油目前的市场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二线,尤其是沿海市场,主要消费者则集中在两类人群,一种是中高收入人群,另一种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
 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,玉米油原料十分丰富,但因为消费习惯和认识等原因,目前我国玉米油的产销量还比较低。业内专家指出,玉米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,十分适合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,随着社会发展,玉米油将成为健康家庭的主导食用油品种。

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建文研究员介绍说,玉米油始于美国,从年开始大规模生产,上世纪50年代起,欧美发达国家家庭开始广泛食用玉米油,因其营养价值高,长期食用对维护人体心脑血管系统健康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,受到市场追捧。

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志祥表示,玉米油产业前景广阔,大力发展玉米加工的副产物玉米胚芽制备玉米油,既为人们提供了有保健作用的优质食用油,又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。专家指出,食用油是一个资源主导的行业,近年来我国玉米的生产非常充足,玉米油原料全部国产,不受国外进口油料价格变化的影响,市场风险低。目前,国内较出名的玉米油脂生产厂家主要有:深圳南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、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(融氏)、湖北天颐集团公司、河南千禧油脂有限公司、天津北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、山东邹平三星油脂有限公司等,但在规模、工艺和技术方面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厂家没有几个。

  玉米胚芽榨油始于美国,年试生产,20年后批量投入市场,目前全世界产量约万吨。科学测算显示,每70万粒玉米胚芽仅能萃取5升玉米胚芽油,可谓滴滴珍贵,因此也被西方国家称为“黄金液体”。

  国内玉米胚芽榨油始于年,起步较晚,当时产量仅吨左右,但就营养价值而言,玉米油有着其他油品天然无可比拟的优势。在西方发达国家,玉米油一直被视为上等食用油脂,成为家庭消费的主流油种。仅在欧洲,玉米油年消费量就达到了余万吨。在新加坡及香港等亚洲经济较发达地区,玉米油更是深入人心,颇受喜爱。

  与此相对应,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,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国内居民对健康越来越   巨大的需求市场,为玉米油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,尤其是近年来,中国玉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,在1.06亿—1.33亿吨之间,巨大的产量与落后的深加工能力形成了鲜明对照,因此,玉米油在国内发展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。

  我国食用油一直呈现刚性增长,自给率不足40%。

  据统计,我国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达到万吨,如果将这些玉米胚芽全部利用起来,每年能为我国增产油脂上百万吨。有关专家预测,5~8年内,国内小包装玉米油的销量将达到万吨,可以说一个充满了无限诱惑力且又非常巨大的市场。

欢迎添加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yuanzixunw.com/afhhy/581.html

当前时间: